中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17/x4i2zos.html 好大的“自信”! 一些找不到心仪工作的高学历宝宝们,竟然通过自比孔乙己,来进行吐槽。 他们说:“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他们还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这就让澴川行者感到惊讶了。 这些高学历的宝宝们,都是读书读傻了吧?怎么都会这样呢? 他们知不知道,孔乙己那是什么环境?他们又是什么环境? 他们和孔乙己,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据澴川行者所知,年新中国成立时,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2.1万人。 对比当时的全国4万万同胞,这2.1万人,仅占当时全国4万万同胞的一万九千零四十七分之一(1/)。 差不多是两万人中,才有一个。 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更是生活在之前的清末民初年代。 想象一下,他们那个时候能够读书,然后,穿着长衫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又会有多少呢? 那么,我们再看看,当下中国的这些高学历的宝宝们,你们的总人数有多少呢? 你们这些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又是多少呢?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年,全国共有各类学校51.8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39亿人。 而年我们全国的总人口,是14亿1千多万人(万人)。 也就是说,年,我们的学历教育在校生,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差不多六分之一,我们全中国的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校读书。 另外,网络数据显示,年,我们的高校毕业生,达到了万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一百三十一分之一(1/)。 换句话说,年,我们全中国差不多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当年从高校毕业。 这个比例,是年两万人中才有一个人从高校毕业的那个比例的倍。 就等于是当年穿得起长衫、读得起书的孔乙己,如今,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中,增加了倍。 所以,孔乙己一下子增加了倍之多,那这些新增加出来的孔乙己,还是孔乙己吗? 孙悟空拔下他身上的汗毛,变成千万个孙悟空,那千万个孙悟空,还是孙悟空吗? 所以,宝宝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和当年的孔乙己相比呢? 虽然你们取得了高学历,但是,你们成为了全国总人口中的两万分之一吗? 你们仅凭着你们的一份高学历,怎么就敢去跟属于当年,全国总人口中的两万分之一、甚至比例还更少的孔乙己他们相比呢? 你们怎么就敢认为,你们是站在了“高台”之上呢? 宝宝们的这个所谓的“高台”,到底有多高呢? 你们又是如何地“下不来”这个“高台”呢? 国家大力兴办教育,是为了提高全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是为了提高全社会所有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可不是为了把谁谁谁送上“高台”啊! 宝宝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83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