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辖9个镇个行政村9个社区,总人口15.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2个0.18万人,属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县。 近年来,高台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日前,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深入开展“石榴籽”宣传教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高台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线下线上两大阵地,倾力打造创建工作宣传矩阵,多层面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入实施“石榴籽”教育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民族团结理论大宣讲等活动,使“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深入人心。精心讲好“创建+红色文化”故事,组织开展红军后代宣讲红色故事活动,广泛宣讲红西路军中各族指战员及群众营救红西路军战士的故事。情景话剧《血色高台》成功演出,歌曲《高台赞歌》广为传唱,《红色高台集邮年册》《红西路军简明历史》《西路军故事》等红色文化书籍公开发行,《革命的种子在民族团结的阳光下生根发芽》《父亲的三枚勋章》《筑梦》等微视频常态化展播,《西路长歌颂高台》—听我讲西路军的故事情景教学党课成功展演,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持续讲好“创建+历史佳话”故事,以县博物馆、骆驼城古遗址等为载体,在布展、讲解中凸显民族融合变迁史,河西走廊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让广大游客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上高台各族群众战天斗地的生产生活场景,凝聚起各族群众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着力讲好“创建+文化繁荣”故事,组织开展“三下乡”、百姓大舞台、高台老城音乐节等重大活动,与多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特色展览15场次,开展“文润童心”文化志愿服务、“高台文博乐园—瑞兽迎春·接福纳祥”社教等活动20场(次),举办非遗展演等活动8场次,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大力推动广领域创建,凝聚创建工作合力 “石榴籽”驿站、“电商服务+民族融合”……高台县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点延链扩面,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携手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将创新服务模式与社情民意紧密结合,建立“石榴籽”驿站,联合党建联盟单位全面开展“微心愿圆梦活动、关爱帮扶、法律援助、健康义诊、爱心义剪”等主题活动场次,受益群众达余人。完成民族团结历史故事、典型事迹、理论政策书籍选编,培育了红西路军纪念馆“红色基因传承”、南苑幼儿园“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医院“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各民族群众健康水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服务+民族融合”等一批示范品牌。70个单位、户家庭被表彰为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示范家庭。积极支持肃南县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先后派出6名教师到肃南县明花、泱翔等小学参与支教工作,开展送教援教、教育教研等活动12场次。选派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妇产专业4名业务骨干,赴肃南县明花乡卫生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帮助明花乡卫生院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支持肃南县新能源产业发展,协调解决肃南县明花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农业技术交流支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明花乡加快发展,增进了睦邻友好,促进了民族团结。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高台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结合培育壮大“六大产业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民俗体验、直播带货等业态,带动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聚焦产业发展,立足各镇村(社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和结对帮扶“双轮驱动”,重点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文旅康养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拓宽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路子。聚焦生态守护,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围绕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组织动员各族群众深入开展“四带一区”生态示范建设以及黑河流域环境治理,建成民族团结同心林,打造了环境优美、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积极解决各族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着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业的和谐环境,坚定不移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郭晓芸万丽霞)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9466.html |